認識三伏貼

近幾年來報章媒體經常報導,中醫用三伏貼來治療氣喘﹑過敏等疾病。到底什麼是三伏貼 ? 「三伏貼」是一種傳統中醫的治療法,結合針灸、經絡與中藥學,以中藥直接貼敷於穴位,經由中藥對穴位產生微面積化學性、熱性刺激,達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遵循古法改善體質

所謂的三伏貼療法,其源自於清朝,又名天灸,可治療過敏性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經常反覆性感冒等疾病,並預防感冒。只要在一年當中最炙熱的 3 天,在背部的特定穴位貼上膏藥,到了秋冬您就可以輕鬆告別過敏氣喘老毛病;古代和現代中醫師皆指出確實有其療效。

三伏貼療法自古代流傳至今,已有悠久的歷史,清代張潞的張氏醫通就有記載『諸氣門下‧喘。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未有不應。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塗法往往獲效。方用白芥子淨末一兩、延胡索一兩,甘遂、細辛各半兩,共為細末入麝香半錢,杵勻,薑汁調塗肺俞、膏肓、百勞等穴,塗後麻冒疼痛,切勿便去,候三柱香足,方可去之。十日後塗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就是三伏貼療法的應用。

到了現代,萬芳醫院中醫師在臨床上也印證了三伏貼確實能夠治療過敏、氣喘等疾病,他曾蒐集了 80 名 2 歲到 70 歲非急性期氣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於每年的三伏日,在背部的大椎、肺俞、脾俞、定喘、膏肓等穴接受藥物敷貼;其藥物為白芥子、細辛、甘遂、仙茅各一份,將其烘乾研成細末,加薑汁調成小丸子,貼在穴上 6 到 8 小時。

療效評估是依據患者咳嗽、喘息、痰多、哮鳴聲等症狀的嚴重度及發作頻率來計分,結果顯示, 80 名受試者中 55 人症狀改善,即病情由重度變中度、或中度變輕度、或輕度轉為緩解。根據台北醫學大學及中國醫藥大學過去的經驗,三伏貼確實有助於改善病情、減少發作,而且對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的改善可達八成以上,尚有多篇相關的醫學報告並發表在美國的東方 (SCI) 醫學期刊上。

本診所三伏貼所用中藥,白芥子、細辛、甘遂可溫肺散寒、止咳平喘、化痰散結、開竅通絡,細辛還具免疫抑制作用,可使有過敏體質的患者,減少抗原抗體反應,降低過敏發作機率,也減輕過敏症狀,薑汁則具散寒止咳的效用,所以綜合使用有助改善氣喘。在國內本院陳潮宗院長最早將三伏貼的研究發表在聯合報及自由時報上,進一步探討其中之深意,並研發改良藥物,更適合現代人使用,是這一方面的先驅,目前已幫助數千人完成貼藥並改善症狀,三伏貼治療臨床經驗豐富,有意貼藥民眾請儘早報名。

為什麼要三伏貼

目前西醫對過敏性鼻炎的治療原則有四 1. 環境飲食控制及避免接觸過敏源。 2. 藥物治療。 3. 減敏治療。 4. 外科手術,這些方法雖然快速,但有疼痛及副作用的困擾且無法根治,一般人嘗試意願較低,大多轉而使用中醫「三伏貼」的治療方式,依過去的經驗及學術報告,這樣的治療若能持續 3 年 ~ 5 年,對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的療效可達 80% 以上;這種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直達病處的方式,可以減少胃腸道干擾,延長藥效,比西醫的治療藥品還要好,尤其適用於不喜歡服藥的小兒及服藥過多的老人,且操作簡便、價廉、無痛、無副作用,使用「三伏貼」後,患者不僅氣喘改善,病患感冒次數也減少了,療效簡直超乎想像。 

三伏日的具體日期

傳統的三伏日是由二十四節氣中的日期和干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而三伏日是指夏至以後的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和立秋以後的第一個庚日。遵照古籍,這是一年之中最炙熱的三天,亦即所謂的初伏、中伏、末伏,來施行貼藥治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tof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